--欢迎访问肝病咨询网 今天是:--
会员登陆 |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会员!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告招商
首页 | 肝病资讯 | 肝病检查 | 专家讲坛 | 肝病治疗 | 肝病药物 | 肝病进展 | 养生之道 | 肝病咨询
欢迎访问肝病咨询网:致力打造最专业的肝病咨询网站,诚信和专业是我们对您唯一的承诺!
·西安市第八医院专家团队!
站内搜索:
甲肝 乙肝 丙肝 戊肝 脂肪肝 酒精肝 药物性肝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硬化 肝癌 肝移植
您的位置:肝病咨询网 > 肝癌返回上一页
《肝细胞癌临床指南更新》解读
http://www.ganbingzixun.com     点击数:7207     更新时间:2012-02-18    【查看评论
叶胜龙 陈荣新

关键词   癌,肝细胞; 诊断; 治疗学; 指南; 更新

Comments on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update     YE Sheng-long, CHEN Rong-xin.

Key words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Diagnosis;     Therapeutics;     Guideline;     Update  

First author address     Liver Cancer Institute and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Email: slye@shmu.edu.cn

DOI 10.3760/cma.j.issn.1007-3418.2011.04.005  

作者单位: 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叶胜龙, Email: slye@shmu.edu.cn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2005年发布的《肝细胞癌临床指南》是在国际上获得最广泛公认的肝细胞癌( HCC)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南,也是国际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最主要的依据 [1] 2010年, AASLD根据 5年来肝癌临床实践的循证医学证据,对 2005年版指南进行全面更新,在线全文发表了《肝细胞癌临床指南更新》(以下简称《指南更新》),并历经若干小修改。今年 3月,在《 Hepatology》杂志上正式发表了该《指南更新》的要点 [2] 。本文重点评述《指南更新》对 2005年版指南的增补和修改内容[初稿部分刊登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 1期]。  

一、 HCC监测  

《指南更新》强调对高危人群进行 HCC监测。推荐纳入监测的高危人群包括:男性 40岁以上或女性 50岁以上的亚裔 HBV携带 者,有 HCC家族史或肝硬化的 HBV携带者,以及其他肝硬化患者。在美国,由于 HCC患者优先安排肝移植,故列入肝移植等候名单的患者均筛选 HCCHCC监测已经被广泛应用。我国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 t est, RCT)证实实行每 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 AFP)和超声检查的监测对 HCC患者的生存有益, HBV感染患者监测组 HCC相关的病死率明显降低。这是国际上证实监测作用的惟一 RCT,仍然有必要在其他地区开展 RCT以评价监测是否获益。 HCC监测的目标是减少疾病病死率,至少也应能延长生存期。评价监测的研究报告需要考虑几个来源的偏倚,如领先时间和长度的偏倚。只有 RCT能够彻底排除这些偏倚。一些研究结果已经表明监测确实能够发现早期病变,所有受领先时间偏倚影响的非对照研究结果也提示监测延长了生存期。  

《指南更新》明确推荐应用超声检查作为监测的主要方法。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 AFP测定对有效地监测和诊断 HCC缺少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认为 AFP或其他血清学试验用于 HCC监测不及超声敏感。监测可在肿瘤 <2cm25cm>5cm三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其目标是尽早确定 HCC,以最大可能获得根治 HCC的机会。 HCC监测应在肿瘤 <3cm(最好 <2cm)时能确定 HCC。资料显示,当肿瘤直径 <2cm时, AFP升高不明显。国外学者认为以 AFP 20ng/ml作为界定值敏感性太低,仅有 60%,故 AFP检测不能作为监测试验使用。我国 HCC大多与 HBV感染相关,而与国外 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丙型肝炎、酒精、代谢性因素),结合我国 RCT结果, HCC常规监测方法仍应包括 AFP检测。在有肝占位的肝硬化患者中 AFP>200ng/ml有很高阳性预测值, AFPHCC诊断中仍有作用。此外,已经明确 AFP持续升高是发生 HCC的危险因素。所以, AFP有助于确定患者的危险性,但作为筛查试验其作用有限。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2010年指南中也推荐在高危险人群中,定期进行 AFP 和超声检查以监测 HCC  

2005 年指南中提及的监测间隔时间为 612个月。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南更新》中明确提出每间隔 6个月应使用超声进行 HCC监测。已有文献证实接受 6个月筛查间隔的患者肿瘤分期较早、微小肝癌(肿瘤 <2cm)的比例较高;接受有效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生存期也显著长于 12个月监测间隔的患者。但即使高危人群也不需要缩短监测间隔时间至 3个月。  

二、 HCC诊断  

HCC 的诊断主要包括血清学、影像学和组织细胞学。  

血清学诊断即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AFP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但近年国外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 AFP在肝内胆管细胞癌(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也可升高,而且 ICC也多伴有肝硬化。尽管 ICC发病率远较 HCC为低,但两者均常见于肝硬化患者,肝内发现占位性病变伴 AFP升高并不一定患有 HCC,需要仔细加以鉴别。因此,《指南更新》不再推荐 AFP作为诊断 HCC的依据,而主要取决于影像学检查和细胞学诊断。但在我国以及亚太大部分地区, AFP明显升高多为 HCC患者,与 ICC相比有鉴别价值,仍可用于 HCC的诊断。  

影像学诊断包括 CTMRI和超声检查。由于超声造影在美国尚未普遍应用,《指南更新》强调主要以对比增强的动态 CT扫描或 MRI进行影像学诊断。 HCC的典型表现为在动脉期呈显著强化,在静脉期其强化不及周边肝组织,而在延迟期则造影剂持续消退,这是 HCC高度特异的影像学表现。确切的 HCC诊断,需要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四期检查。在 2010年版 NCCN的肝癌指南中,超声造影和动态增强 CTMRI都是诊断肝癌的影像学方法。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造影有可能将 ICC误认为 HCCICC在动态 MRI扫描中并不表现为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消退。对于呈现典型影像学特征的 HCC,一般不需要做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2005 年版指南依据专家的意见和增强扫描的典型表现将 HCC病灶分为 <1cm12cm>2cm三种状况,《指南更新》中则根据近年的循证医学证据将病灶分为 <1cm>1cm两种状况。对于超声监测发现的< 1cm肝脏结节,两版指南都推荐应每间隔 36个月超声检查随访,如果直到 2年的随访期未见增长,可改为常规监测。超声检查直径 <1cm的病灶,特别是有肝硬化的患者, HCC可能性很小。如果它们在动态显像中未见血管增强,则恶性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是 CTMRI显示小结节动脉期增强,血管强化的区域可能和 HCC病灶并不对应。但是超声发现的肝脏微小结节随着时间延长转变为恶性的可能性仍旧很高。所以,这些结节每隔数个月就要随访以发现提示恶性转变的进展情况。超过 12年没有生长的结节提示病灶不是 HCC  

《指南更新》提出,对于肝硬化患者超声筛查发现> 1cm的结节,应使用 4相多排 CT扫描或动态对比增强 MRI进一步检查,如呈现典型的 HCC病灶(动脉期血管丰富,而在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消退),则无需进一步的检查即可确诊 HCC。如结果不典型或血管影像不典型,应采用其他的影像模式行对比增强检查,或对病灶行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单纯动脉期强化而无静脉期的消退对于 HCC的诊断是不充分的。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尚未完全进展至肝硬化的患者,也同样适用此影像学诊断。但在正常肝脏中发现的病灶,则 HCC的可能性很小,不适用影像学诊断。动态影像学的诊断标准仅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和尚未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硬化消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鉴于影像学对 HCC诊断的重要性,《指南更新》推荐应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  

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解释以及高度异型增生结节与 HCC的鉴别仍然是临床上的难题。小病灶的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评估,未明确肝癌的组织应使用所有可获取的标志物染色,包括 CD34、细胞角蛋白 7CK7)、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3glypican 3)、热休克蛋白( HSP70和谷氨酰胺合成酶,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组织染色有助于 HCC与异型增生结节的鉴别。病理诊断结果通过 glypican 3HSP-70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染色可以得到进 一步肯定;若这 3个指标中有 2个染色阳性可以诊断为 HCC。血管内皮 CD34染色在 HCC呈强阳性,而良性组织中窦状隙染色仅为弱阳性。 HCC的细胞角蛋白( CK7/CK 19)染色为阴性,而阳性则 HCC可能性很小。  

HCC 患者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如为阴性,病灶应每间隔 6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直至结节消失、增大或呈现 HCC诊断特征。如病灶增大但仍无典型的 HCC改变,推荐重复做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三、 HCC分期  

目前尚无全球公认的 HCC分期系统。为更好地评估 HC C 患者预后,分期系统需充分考虑到肿瘤分期、肝功能和全身状况;当估计生存期时,也应考虑到治疗的影响。目前,巴塞罗那临床肝癌(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分期系统是惟一的综合考虑了肿瘤、肝功能和患者体力状况的分期系统,通过患者的不同病程来确定 HCC的治疗,可以更好地预测 HCC患者的预后。 BCLC分期系统已广泛而有效地用于 HCC临床试验以确定入组人群和不同的治疗组。《指南更新》强调,只有应用 BCLC分期系统才能为临床研究的结局与不同 HCC患者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比较。  

四、 HCC治疗  

1. 手术切除:肝切除仍然是符合 BCLC分期系统所确定切除条件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虽然有其他严重肝病的部分患者也可施行肝切除术,但其病死率较高,可能施行肝移植术或者消融治疗更合适。两版指南都推荐对无肝硬化或者有肝硬化但肝功能代偿、胆红素正常和肝静脉压力梯度 <10mmHgHCC患者行手术切除。可以看出,该指南的 HCC切除标准比我国目前通行的切除指征严格很多。总体上,在亚洲地区施行肝切除术治疗 HCC的比例高于欧美国家。在亚洲的某些中心, 34%40%HCC患者接受肝切除术。《指南更新》对手术切除单个病灶的大小没有严格限制,但将大肿瘤和多发病灶纳入 BCLC-B期,以肝动脉化疗栓塞 (t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为一线治疗措施。虽然更大的病灶在手术切除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这类病灶多伴有血管侵犯,预后不佳。对于《指南更新》中评估门静脉高压所采用的肝静脉压力梯度,属于创伤性检查,尚未列入临床常规检查。目前还缺少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指南更新》不推荐肝切除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2. 肝移植:《指南更新》强调,肝移植是符合米兰标准(单个肿瘤直径≤ 5cm或肿瘤少于 3个且最大直径≤ 3cmHCC患者的有效选择。对于是否扩大米兰标准尚未达成共识。在有些扩展肝移植指证的 HCC患者研究中,往往将这些患者与符合米兰指证的患者一起分析,造成这些患者有较好的预后。目前也不推荐将扩展常规米兰标准列入肝移植等候名单的标准。对于肝移植需等待 6个月以上的患者,可以考虑移植前接受针对 HCC的治疗。如预计 HCC患者等候时间太长,有肿瘤进展的高度风险,可能导致从等候名单中除名,则应提供活体肝移植。  

3. 经皮局部消融:《指南更新》认为局部消融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早期 HCC的安全、有效方法,或者作为肝移植的过渡;对于 <2cm病灶,无水乙醇注射(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治疗和射频消融的疗效相近;但是,射频消融的坏死效应在各种大小的肿瘤更可预见,已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射频消融对于较大肿瘤比 PEI治疗效果更好。对于目前关注的射频消融和手术切除的选择,目前文献上尚无一致的结论。一项射频消融治疗 HCC的研究证实,对 <2cm的病灶完全消融的成功率> 90%,局部复发率< 1%。一项意大利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病灶 <2cmHCC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的 5年生存率与外科切除的相同。但是,已有相关文献提示,接受手术切除的 HCC患者复发率低于射频消融的患者。在推荐消融治疗作为极早期 HCC一线治疗之前,这些结果需要在其他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日本正在开展大规模 RCT,有望获得明确的结果。  

4. TACE :对于具有大肿瘤或多发病灶而无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的非手术 HCC患者,《指南更新》推荐 TACE作为一线非根治性治疗。《指南更新》特别指出 90 Y 微球经动脉 放射栓塞能够引起肿瘤明显坏死,安全性也可以接受;但是,其对患者生存获益还没有得到证实,其临床价值尚未确定,除临床试验之外,不推荐用作晚期 HCC的常规治疗。目前国际上开展的药物洗脱微球治疗 HCC,也有类似于 90 Y 微球的问题,对患者生存期影响还需要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5. 分子靶向治疗:《指南更新》推荐索拉非尼用于不能施行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或者 TACE治疗的 HCC患者( BCLC-C期)。索拉非尼的Ⅲ期国际多中心 RCTSHARP试验)结果确定了索拉非尼作为治疗晚期 HCC的有效药物。亚太地区索拉非尼 RCTORIENTAL试验)包括了大多数的乙型肝炎相关 HCC,结果也证实了索拉非尼可延长晚期 HCC患者生存期。索拉非尼是目前其他治疗方法无效 HC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用索拉非尼治疗需注意对肝功能的影响, HCC患者肝功能应处于代偿状态,一般要求 Child-Pugh A级。对于肝功能为 Child-Pugh B级、胆红素升高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分子靶向治疗是当前 HCC研究的热点,索拉非尼联合化疗、 TACE或者其他分子靶向药物,以及 HCC根治性治疗后预防复发的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指南更新》不推荐他莫昔芬、抗雄性激素、奥曲肽或肝动脉结扎 /栓塞术,也不推荐全身或选择性动脉内化疗,并且这些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指南更新》认为,在过去的 10年, HCC已经从一种几乎面临死亡的绝症转变为可以预防、早期发现和能够有效治疗的疾病。《指南更新》强调肝病科医师在肝癌多学科诊断、治疗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在许多医学中心,多学科临床的发展已经重视肝病科医师在评估患者的肝脏疾病状态和治疗前、治疗中处理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包括:监测 HCC发生和处理检查中的异常结果、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确定患者肝功能是否承受治疗和参与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肝移植等方面。由于 HCC的特殊性,多发生在有慢性肝病或者肝硬化疾病的基础上,肝病科医师应该在 HCC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肝功能的状况;同时要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能使患者生存受益的治疗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综上所述, AASLD《指南更新》延续了 2005年指南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全面修改,是目前最值得借鉴的 HCC临床指南。国内同道应关注该《指南更新》,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进一步规范 HC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1]Bruix J, Sherman M;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2005, 42: 1208-1236.

[2]Bruix J, Sherman M.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update. Hepatology, 2011, 53: 1020-1022.

  查看评论】【打 印】【顶 部】【关 闭
上一条新闻:肝癌局部消融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下一条新闻: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细胞癌诊疗指南介绍
发 表 评 论
评论标题: *
评论内容:
蜘蛛痣 小三阳 大三阳
肝腹水 脂肪肝 肝硬化
大出血 腹膜炎 肝昏迷
脾 亢 肝 掌 黄 疸
转氨酶 门脉高压 乙肝疫苗
◎ 专家讲坛 更多>>
温馨提示:浏览此版块课件需安装PDF软件...
    点击下载>>
·正确认识干扰素带来的HBeAg转换
·APASL symposium R Hong Intro 5 2__ 
·根据HBeAg定量和HBsAg定量制定个体化治
·2.1.3 利巴韦林的重要作用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目的及药物
·病毒性肝炎的肝外表现及损害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初次出血
·乙肝病毒YMDD变异和1896位点变异的检测
·乙型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
·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相关因素
·抗乙肝病毒治疗– 持续应答还是维持应
◎ 养生之道 更多>>
肝病
保健
·春季肝炎高发! 养肝要吃苦
·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如何选择
·肝病性功能障碍护理
肝病
食谱
·脂肪肝的饮食四原则:控、
·九成肝病患者缺硒! 日常补
·如何掌握脂肪肝患者食物中
生活
指导
·酒精性肝病患者日常生活及
·和乙肝病人谈中医睡眠的养
·预防肝癌要从生活起居做起
症状
自查
·口腔问题居然是肝硬化信号
·性冷淡也有可能是肝硬化
·注意肝病恶化的前兆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帮助中心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2009-2023 肝病咨询网 陕ICP备10204654号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